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

歡樂暢聚納米哥哥

上班~ 童言真係無忌~ storytelling課, 都是3,4歲那些小朋友的課... 期間, 有位家長想看看她的小朋友有沒有進入課室, 這是需要途經storytelling 課室的, 於是問我可唔可以入去睇一睇, 我話冇問題la~ (橫掂storytelling老師岩岩行開左~) 點知有位little girl感到不耐煩地話 "li 個係邊個黎ga, 點解會入左黎ga?" (看似很沒有禮貌, 不過見到個情況就真係唔同講法~ 搞笑死~) 我同果位家長都微笑.. 然後果位家長同個little girl 講 "對唔住ar, 騷擾到你^.^"

看見一本有趣到無得頂的bio書, 唔多講, 請看圖片

看似平平無奇的一本書


原來舌頭是可以拉長的, 還黏秥的, ok核突~



舌頭的像真度太高了....


知道什麼才是3D立體豐唇嗎~


然後極速去買了前天看上的鞋子, 本來打算掙扎多幾天, 可是今天穿的平底鞋實在不舒服, 於是就去了買那新鞋子, 淺金色, 百搭色系~ 然而是3吋的... 竟比那平底鞋的感覺還要好一點, 如果同樣是穿得不舒適, 那當然選一雙漂亮的~ 立刻穿上, 然後飛奔到旺角跟ceci kx 還有剛從上海回來的哥哥吃飯

歡樂暢聚, 差點笑死在餐桌上
狂野的薑蓉是不會在心泰出現的~
我不是因為你的儀態才跟你做朋友
歡樂飯桌上憂鬱的天花燈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納米哥哥~

生花妙笔 跃然“米”上
日期:2008-04-24
作者:孙理明 来源:文汇报
■孙理明


阳光满溢的校园,笑容可掬的少年。擦肩而过的瞬间,可曾想象,他竟是心思细密的“艺术家”?轻轻地捎上一颗饱满的大米,衬着他略带羞涩的脸庞,可曾知道,这上面附着了他独具匠心的密码? 他就是来自香港的吴亦哲,身为05届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,六月即将毕业回港工作。可手中那一粒粒为同学朋友亲手描摹姓名的大米,却像连成线的祝福,幻化成一道超越时空的黑白记忆……平日里的主食“大米”,则成了他闲情逸致的快捷键,也为其周遭的生活带来了别样的韵致。 从进大学起,吴亦哲就有一个习惯:把字写得很小。大二那年一位同学跟他开玩笑说:“你不想浪费纸张的话,不如在米上写字吧,这样更加环保。”第二天,当他真的从兜里摸索出一粒大米送给那个同学时,对方一下子愣住了。等到那个同学小心翼翼地端详米上的字、并且发现居然写着自己的名字时,脸上乐得笑开了花,这意外而别致的礼物让他倍感欣喜。他拍拍吴亦哲的肩膀说:“兄弟,你真厉害。” 从那以后,吴亦哲开始潜心钻研如何在大米上把字写得更好。小小米粒书写,却蕴大大奥妙其中。首先,遴选大米就很有讲究,要选择那些长而瘦、表面比较光滑的米粒来书写;其次,吴亦哲一般择用0.3mm的中性水笔,而普通的圆珠笔则无法在米上留痕;再次,由于米粒微小,所以如何固定住它以便于书写也十分关键,因此吴亦哲想出了一个办法:左手用镊子轻轻夹住米,右手在米上写字;此外,由于米粒的质地比较脆,所以写字时不能用力过猛,适当运用笔力很重要。 自从有了这个爱好以后,吴亦哲常常蹲在家里的米缸边,一粒一粒认真地“海选”他的“宝贝”。这常常引来他妈妈的唠叨与玩笑,让他别再“浪费”米了。在吴亦哲的书桌上,放着两只冲印胶卷的黑色小筒,而他的杰作们,则都安静地躺在其中一只筒中;另一只筒,则是专门用来放置被他“相中”且尚未经描摹的候选米粒。不过,吴亦哲告诉记者,候选米粒在小筒中的存放时间也不宜过久,不然会变得毛糙且易碎。所以,尽量要挑新鲜的大米来书写,这样有利于技艺的施展。他的最高记录是一天“打磨”十二粒“米宝宝”。 从香港来到上海读研后,吴亦哲也未曾放下这个爱好。当身边的同学、朋友过生日时,吴亦哲会别出心裁地为他们准备一粒“生日大米”。吴亦哲“出品”的大米,不仅是大家的“开心果”,也是友人落寞或受伤时的“心灵鸡汤”。吴亦哲送给朋友们的米粒艺术品已有六十余件,有写着名字的,也有写着一些励志的成语。 “大米”,现在俨然成了吴亦哲的文化名片。以至于朋友们一谈及吴亦哲,就立马会将他与“米上写字”的绝技联系在一起。谈及将来,吴亦哲打算不仅在大米上写字,也试图在牙签、细长龙须面上写字。他说,记得以前有一次,曾在吃完的冰棍上书写了《三十六计》,一共七百多字,中间狭窄部分是目录,两边是具体内容。当书写成为一门别样的艺术形态后,生活也变得更为多姿多彩了。 如今,吴亦哲即将毕业回港工作,但谈到他的“大米”,他还是会微笑着津津乐道。他告诉笔者,将来回到香港,自己将从事对外汉语方面的工作,而到时,他还想将“米上写字”的文化与西方学生共同沟通与交流。

http://wenhui.news365.com.cn/dx/200804/t20080424_1845300.htm

網誌存檔